InBody 是備受信賴的身體成份分析方式,不論是想知道自己的體脂肪率,還是肌肉量,都能透過 InBody 測量評估身體狀況。這次七分之二的探索整理了 4 類高雄 InBody 測量據點,並詳細列出地址與價格。不只如此,還要教你測量完該如何解讀 InBody 數據,正確利用報告了解自己的體態。
InBody 測量據點:運動中心
InBody 測量據點:醫院、診所
InBody 測量據點:健身房
InBody 測量據點:其他
誰需要知道 InBody 數據?
InBody 適合什麼人呢?其實是任何人都適合。
例如正要準備健身計畫,目標是增肌或減脂的人,可以安排在計畫前與計畫後進行測量,幫助了解計畫是否有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。想要減掉啤酒肚的人,搭配適當的飲食與運動,就可根據 InBody 的體脂率、基礎代謝率、內臟脂肪指數與腰圍比等數據來判斷改善的成效。InBody 測量結果雖然提供了許多參考內容,但切記不要將 InBody 測量數據當作一個絕對數字,而是長期觀察趨勢,才能以公正客觀地方式監測身體狀況。
InBody 測量建議時間點
由於 InBody 是用輸入少量電流到人體的方式,來推估身體組成成份的比例,因此為了使 InBody 測量更精準,建議統一 InBody 測量的時段(如起床後)以及距離餐後或運動後兩小時以上,同時也請注意避免以下測量時機:
1. 避免脫水、喝大量水或身上有水時測量
InBody 採用的 BIA 原理會受到含水量的影響,在脫水狀況進行 InBody 檢測會讓電阻值較高,造成高估體脂;反之水量的提升會使體脂被低估。
2. 避免餐後測量
進食後胃部累積大量的食物,電流較無法通過,造成電阻較高,易造成高估體脂。
3. 避免運動後測量
運動後心跳加速、血液快速循環、體溫上升且大量出汗易造成體脂低估;而運動後流失大量水份的情況,又可能使體脂高估。
4. 避免洗澡後測量
洗澡或泡澡後體溫升高,會連帶使電阻值降低,低估體脂率。
要怎麼解讀 InBody 報告?
InBody 測量完後會拿到一張紀錄身體成份分析、肌肉脂肪分析、肥胖分析等數據的報告,這些分數有助於我們評估身體狀況的好壞,並藉由不同時期的紀錄,了解運動訓練前後對體適能和體型的影響。拿到 InBody 報告後要怎麼解讀自己的身體狀況呢?首先我們可以將 InBody 報告分為 4 大區塊,詳細內容如下:
1. 身體組成分析
這裡告訴你身體的水、蛋白質、骨礦質及脂肪等重量,加起來就是全身的體重。
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蛋白質重是身體所有肌肉的重量,包含了骨骼肌(你能運用的,也是唯一練得到的肌肉)、平滑肌(內臟和血管的肌肉,由自主神經控制,無法鍛煉)和心肌(心臟的肌肉,具有自律性)。
要關注骨骼肌量的話要看第二部分。
2. 肌肉脂肪分析
這裡的骨骼肌重,就是上述提到的蛋白質重扣掉平滑肌與心肌後的重量,也就是你在健身房所有能練到的肌肉的重量!我們判斷一個人的肥胖狀態,也是需要從這個部分來觀察。
根據體重、骨骼肌重和體脂肪重這三種數據的不同,可以將體型分成 I、C、D 型等 3 種類型,詳細介紹如下:
I 型
三種數據皆正常,屬於正常型體態。但若體重與體脂肪重落在正常偏高的位置,仍需注意未來的體態變化,一般也會建議朝著增肌的方向努力。
C 型
骨骼肌重相對於體重和體脂肪重偏低,代表體重和體脂肪重較高,且肌肉量相對不足。這樣的體型勢必要加強運動與節食,增肌與減脂並重。
D 型
骨骼肌重相對於體重和體脂肪重較高,代表肌肉量足夠,且體脂率低,而這是最棒的狀態。恭喜你的同時也要好好保持喔!
3. 肥胖分析
這裡就是很常見的 BMI 指數與體脂率,而體脂率更重要,因為它代表了體脂肪佔身體的比例。以國民健康署的建議,體脂肪率標準男性為 14-23%、女性為 17-27%,高於此數字就要注意肥胖的問題了。
當然體脂率也不是越低越好,過低的體脂率會使內分泌失調,皮膚失去光澤,甚至會有骨鬆、停經等現象。並且,脂溶性維他命也需要靠脂肪才能吸收,長距離運動也要靠儲存在身體的脂肪來提供熱量,所以不要再視脂肪為無用之物了,好好將體脂率維持在正常狀態才是健康的!
4. 個別肌肉與脂肪分析
這裡提供了身體五大部位的細部肌肉與脂肪分佈表現,你可以了解哪部分的肌肉量相對不足,進而去想辦法增強。
但想要減掉某個部位的脂肪?很抱歉,每個人脂肪的分佈是先天體質就決定了,有的人就是腰會有較多的脂肪,有的人就是都長在屁股上,所以我們沒有辦法決定只瘦手臂或是只瘦屁股(如果可以的話,醫美診所會倒一半)。不過我們仍然可以透過有氧運動去消耗多餘的脂肪,只要有持續性的消耗,自然會讓體脂有全身性的下降。
以上為本次的高雄 InBody 測量據點的整理,除了健身房與運動中心之外,也特別整理出有提供 InBody 測量的醫院與診所,且地點與價位一次標示清楚,幫助大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測量點。文中簡述了 InBody 報告的解讀方式,如果還想更深入認識 InBody 的話,可以繼續閱讀 InBody 完全指南,有更豐富且詳細的 InBody 數據介紹。推薦大家可以定期檢視自己的 InBody 況狀,相信看到數字上的進步,一定會更有動力努力運動!想尋找運動後補充的高蛋白,可參考這篇最新乳清蛋白品牌評比。